AI智能體斗艷:“數字勞動力”多場景崛起
關鍵詞: AI智能體 WAIC大會 生活場景應用 工業(yè)政務應用 協(xié)作共贏
今年的WAIC大會上,還沒進入會場,就會有一個靈動的“Hi! WAIC”在門口供大家掃碼。作為參會者的“智能伙伴”,它既可以實現“策展式問答”,把零散的展會信息轉化成有邏輯的參觀路徑,以避免參會者“走馬觀花”;還可以實時聯(lián)動推薦,避免錯過重要活動或繞遠路。它就是為探索全新展會服務形態(tài)而打造的人工智能(AI)智能體。
作為在會展領域的首個落地成果,“Hi! WAIC”智能體讓參會者的體驗更精準、更高效,也讓展會的價值得到更充分的挖掘。
今年被業(yè)內稱為“智能體元年”,這意味著開始,但智能體已經呈現斗艷之勢。
在騰訊展臺,智能座艙服務Agent化身出行服務助手,用戶在駕車路上只需說一句“幫我下單一杯少冰的冰椰拿鐵”,Agent即可協(xié)助在微信小程序上選擇順路的咖啡店,用戶確認后通過微信車端小額免密支付完成下單,取餐信息會自動推送到手機微信。
理想汽車也展出MEGA家庭科技旗艦MPV,通過語音指令,車載智能體可以完成從點咖啡到支付購買的全過程,讓車變得更聰明。
高通公司AI產品技術相關人士在現場對記者介紹,“智能體是一個全方位的秘書,不僅能完成簡單任務,還能處理生活、工作中的復雜任務。AI智能體將越來越多地成為執(zhí)行任務和做出決策的主體,從自動化工具進化為具備自主理解、行動和學習能力的數字勞動力。”
智能體斗艷,并非僅僅體現在諸多生活場景,工業(yè)、政務等領域的應用更是如火如荼。無論是第四范式的智能體應用于水務、飛機制造,還是潤建股份的智能體在政務等領域的應用,都已經預示了產業(yè)新趨勢。
廣域銘島攜兩款產品Geega工業(yè)AI應用平臺+工業(yè)智造超級智能體亮相展會,其中工業(yè)智造超級智能體被公司稱為“工業(yè)制造的智慧大腦”。每一個小而精的智能體,都能深入垂直場景、貼近具體崗位、解決實際問題。
智能體在工業(yè)場景的應用,主要集中在降本和提效兩個層面。這種賦能效果究竟如何呢?
廣域銘島相關負責人舉例說,某整車廠應用排產約束組合推薦策略后,每次排產從計劃到發(fā)布所消耗的6小時壓縮到了1小時,每周排產3次,每周節(jié)省約15個小時,每月節(jié)省約60小時?!斑@樣,計劃工程師的精力釋放出來投入到價值更高的事情上,這相當于把AI當作一種新的生產力來構建了?!?/p>
軟硬件大廠一直是智能體眾玩家中的重要力量,在基本盤巨大的背景下,與既有業(yè)務的融合,是最符合商業(yè)邏輯的路徑。
此次聯(lián)想超級智能體就不是“單獨行動”,聯(lián)想百應智能體、想幫幫智能體等也一并登場組成智能體矩陣,在現場呈現了教育、醫(yī)療等豐富的沉浸式AI場景。
潤建股份今年是在WAIC上首秀,公司“曲尺”人工智能開放平臺、多個行業(yè)智能體等人工智能領域關鍵技術突破均在會上亮相。
智能體斗艷,無疑得益于中國大模型的快速發(fā)展。近兩年,AI大模型在多模態(tài)支持、思維鏈能力上越來越成熟,這為AI智能體落地提供可行性。
多方玩家的智能體“斗艷”會不會帶來內卷式競爭呢?范式集團高級副總裁柴亦飛表示,智能體可以賦能各行業(yè)轉型,這個賽道空間足夠大,協(xié)作共贏將是未來發(fā)展趨勢。
從記者探館來看,智能體無疑正在從“能不能用”的階段,進入了“該怎么用”的階段。在某些領域,AI智能體在應用時還未徹底實現全自動化。在完成任務的可靠性、提高通用性、打通生態(tài)等方面,這條賽道還有進步空間。
